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

20151205《修復身體的黃金七小時》

其實睡眠對我而言,一直不是什麼大問題,因為自認是個「很會睡」也很依賴睡眠來消化解決日間的有形無形煩惱與資訊。
但由於身邊剛好有朋友正遭受失眠之苦,無法感同身受「想睡而睡不著」的心情,卻也多少注意關心起「睡眠品質」這件事。
尤其不上朝九晚五的班後,每天大可睡到自然醒,賴床賴到肚子餓再說。
可是卻也發現這樣無節制的睡眠,長久下來造成作息不固定,多惡夢又淺眠。
加上今年生日禮物收到小米手環,開始使用於紀錄每日睡眠,不管準確與否,數值顯示,我睡眠時數雖長,深沉睡眠的比例卻偏低。
種種遠近因,下意識吸引了這本《修復身體的黃金七小時》來到眼前,並在圖書館半信半疑逐字快讀看完,記下認為受用或需要再驗證的重點。
為了節省時間,就不再另外打成文字檔。大家湊合著看手寫照片,有興趣深入閱讀的朋友,可以去圖書館借來看看囉。

接著分享讀後約一個月的施行心得。

首先是原本就認同的

1睡覺關燈,連夜燈都不留:這對熟睡真的很重要!

2
拉開一半窗簾,讓早晨太陽光照進房間,自然喚醒身體。

3早餐吃蛋白質高的食物:這不用多說,早持續半年以上,以後仍會繼續。

另外是有跟書建議而認真做的事項及感想

1夜晚1130分左右躺平:
有時睡前看的書太精彩,即使眼睛酸澀打哈欠,還是會硬撐,但現在會強迫自己關燈躺平,好爭取在00000300之間產生熟睡,增加身體修復。而施行一週後也漸漸習慣。早晨由自然光喚醒(約6~7點間),賴床1020(通常用來回想夢境),不容易想睡回籠覺。而小米手環測得的深沉睡眠約是3小時多,佔總睡眠一半。

2不睡午覺:
這配搭不吃午餐的新生活習慣,通常會利用這時運動兼洗頭洗澡,分散對吃食與睡眠的注意力,感謝高蛋白低醣的根治飲食,使我不再因飢餓空腹感而暴躁憂鬱,所以動動身子喝喝水,自我催眠少食少眠才健康,忍忍也就撐過去了。

3假日不補眠:這對我並不難,因為已過著週間與週末無分別日子,不過,有時若前一天參加較耗費體力腦力的活動後,隔天確實會加以補眠,最後打亂生理時鐘也是有可能。現在就會盡量提早結束在外的約會,好準時上床睡覺。

4睡前三小時不吃東西:
因為沒吃午餐,晚餐通常在1800就開動了,也沒吃零食習慣,所以,嚴格說來,我根本是睡前4~5小時就沒進食,有時臨睡前肚子咕咕叫,就喝點水充飢再入睡。

5睡前兩小時不洗澡:
冬天的福音,說實話,早晚氣溫低,洗澡水再熱,脫光光瞬間仍是受罪啊。所以直接改到中午解決。

6不再喝咖啡或茶:
因為逐漸養成固定的睡眠時間,醒著的時候精神一直不錯,也無須提神飲料了。

7比睡飽在少睡一點,增加熟睡感:以前愛睡回籠覺,視「能睡就是福」「睡飽比吃飽重要」,所以,現在平均只睡不到七小時,是會有種不太確定的「睡不飽」感,不過就手環檢測結果,熟睡的時間確實增加,也多了更多自由利用的清醒時光,整體說來是優勝於劣。

8運動在1900前結束:
本人向來就不是個愛好激烈運動的人。目前唯一會做的運動,是偶爾出門活動兼散步,以及每日煮食空檔跳兩三百下,中午跟著影片做七分鐘運動。以及睡前躺平屈腿20下矯正脊椎。目前七分鐘運動持續一週,肌肉量或有增加,寒流來較不怕冷,晚上睡覺也尚未蓋厚被,依舊能安睡到天明。

9要早起的前一日就早起:
這點還蠻有效,記得出國前一天有施行早睡特早起,而前一晚太興奮睡不沉,出國當天早上鬧鐘又沒響(因為是假日),但因為身體殘存前一天的早起經驗,所以自然醒的時間也提早,故沒有影響到既定行程。

最後是一些雜想

因為睡眠固定後,夢好像變少,而且多跟回憶有關,有時還會夢到相似的場景人物,很神奇。
另外,若說要睡多久跟大腦發達程度有關(愛因斯坦一天睡10小時),我反而覺得,正是因為白天用腦多,所以才需要多睡,讓腦子消化吸收大量資訊。記得在多本書中都曾提到,許多名人有趣的思想與發明,都是在睡夢中建造基礎,醒來再加以發揚光大。
如果為真,那想睡而多睡一點,根本不算浪費時間。
而以此發想,若總是睡不著,或許該想想是不是日子太無趣,大腦也就覺得不必強迫更新,關機再開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